在考試做題目中都會做完填空題,做題目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分享一下。
SAT考試填空中主要考察的是詞匯,SAT考試的詞匯量遠遠超過了托福,一般要求學生的詞匯量在12000—15000左右,越多越好。這個量是在較理想的狀況下的。簡單說來就是懂得備選詞匯的意思然后選擇能夠使上下文連貫通順同時確保在語法上的準確性基本上就行了。然而,在SAT的填空考試里,有些我們很熟悉的單詞并非是只考察它常見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考察其不太常用的第五甚至第六層的含義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熟詞僻義”,因此我們在平時就需要做大量的練習,培養(yǎng)起那種多角度領(lǐng)會詞義的狀態(tài)。例如:inch做動詞理解為“一英寸一英寸般的緩慢前進”,ground做動詞時便是 “以……為基礎(chǔ)”等意思。
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除了要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從而判斷所需要的詞性,還必須準確掌握一些單詞的特殊用法,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填空中收放自如。這方面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做過很多填空題后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有很多規(guī)律都是出題中心多年來的習慣,出題中心總是提倡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反對墨守成規(guī),這一點從出題中心多年來不斷挑戰(zhàn)達爾文的進化論和佛羅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可略見一斑。
那么我們在看到implausible和correct一起出現(xiàn)的時候就要把它們當作是一組反義詞,而出題中心在表達implausible這個詞意的時候還會用到impossible, unlikely, unpractical, unreasonable等詞;在表達correct這個詞意的時候又會用到feasible, accurate, right, possible, real, genuine, unfeigned等詞。這些都是同學們在背單詞的過程無法積累的,還有像:bipartisanship, aerodynamic這樣的單詞在通常的閱讀中根本就幾乎不會見到過,因此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去發(fā)現(xiàn)它們、去掌握它們、通過用詞根詞綴去猜測他們的意思,并記憶下來,這些技巧和詞根詞綴的知識同學們都應該在練習過程中去歸納,做到“精”和“細”。
SAT詞匯量也可以按照分數(shù),分成一些不同的等級。想要實現(xiàn)2000分以上,準備好至少8000詞匯量是一個必須,而如果想要突破2200或者達到2400分,應該有背好12000個詞匯的心理準備。
根據(jù)詞匯學家的研究,真正的日程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詞匯大概只有3000,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高頻詞匯。而其它詞匯,因為各種原因不是特別常用――有的出現(xiàn)在題目里只是“飄過”,以后你有可能很難再見到。有些學生希望能夠達到1800分,那么準備好6000或者6500個單詞將是參加考試的前提。
而目前我們高中生掌握的詞匯量一般都是在2500—3500之間,因此要想通過SAT考試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詞匯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以上分析的給大家參考,希望有所幫助!祝大家在考試中考出滿意成績。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cv666.cn/sat/tiankong/3696.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nèi)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