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在我們后臺留言,說兒子開學后脾氣暴躁了不少,讓他向東,他偏向西,總之就是對著來,“很郁悶,不知該如何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那么我們今天就要說說叛逆期的問題吧。
前兩年一部叫《小別離》的劇很火。“國民岳父”黃磊在劇中提前體驗了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困難。
孩子叛逆,成績不佳,又有“早戀”嫌疑:黃磊演的父親方醫(yī)生使盡渾身解數(shù),在女兒和妻子之間周旋,費勁心力彌合矛盾。弄巧成拙后,被海清扮演的妻子譏諷:“你當你是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是吧?”終于有一天,平素插科打諢的方醫(yī)生終于撐不住,痛哭流涕,滿心委屈:“青春期來得忒猛了。”
劇外,談到這部分戲時,黃磊直言,如果把方醫(yī)生換成黃磊,可以做得更好。
“孩子跟父母叛逆,是因為父母站在她對立面。”
“孩子如果覺得你說得都不對,你再怎么費勁說半天,只能得到一個結果——招她煩。”
“如果你跟她站一頭,她想找個人叛逆,也沒人。她說覺得特沒意思,那我也覺得沒意思;她說不想學,我也覺得不用學,先歇會兒吧,她不就不叛逆了嗎?”
簡單的幾句話,說出了青春期叛逆真正的奧秘。
一、什么是叛逆期?
關于叛逆期,官方解釋是這樣的:
“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tài)度。”
具體表現(xiàn)為:
1、無端對老師的教育表現(xiàn)出一種不信任,不認同;2、非常在乎個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時故意在課堂上與老師抬杠;3、在家和學校,我行我素,不準他做什么,他偏要嘗試去做什么……站在父母的視角看,青春期叛逆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
二、為什么會叛逆?
我曾經問過不少父母,“你覺得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因為青春期啊!”
因為青春期,所以叛逆——是這樣嗎?那我們先從何為青春期說起。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特征是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的集中階段,他會慢慢開始有自我感,存在感,意義感,獨立性,他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夠去嘗試、去表達,表現(xiàn)在日常的溝通中就是:
“關于這個事情,我有我的想法!我要按照我的想法做!”
“我做都沒做,你為什么就那么肯定我是錯的呢?我為什么要聽你的呢?”
我們放下雙方父母子女的身份,單單從文字本身看,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很多成人在工作中、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和表達,但是為什么同樣的話由孩子說出來就變成了和父母“對著干”,變成叛逆了呢?
在時代的巨變前面,真正發(fā)揮作用的是社會需求的悄然變遷?萍嘉幕瘎右蛞l(fā)全體成員進行多元化表達,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劇了前喻文化與后喻文化的激烈沖突。
以經驗與常識為核心判斷的父母們,覺得孩子需要服從,父母的話是才是正確的,不順從就是反叛,所以才會有類似“你這樣是不對的!”“跟你說了那是不對的!怎么不聽呢?”般的對話。
而孩子們信息更新快,理想與現(xiàn)實對對碰,對新事物更敏感,接受速度極快,在不斷沖突與打壓中,認為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與想法,無法真正解決他們的迷茫與困惑,感受到強烈挫折與無力感。
所以才出現(xiàn)了在作文中的一些情緒化表達,“爸爸是油膩大叔,媽媽是沒用的中年婦女!”“爸爸媽媽的思想何時才能逆生長呢?”等等。
當孩子不聽從父母,父母感到吃驚、焦慮、失望和無奈的同時,就會給孩子下一個定義:“這么不聽話,肯定是進入叛逆期了!”——發(fā)現(xiàn)了嗎?“叛逆期”是以爸媽的感受為中心下的定義,并不是孩子。
所以,孩子在青春期出現(xiàn)的叛逆和青春期本身沒有絕對的關系,反而,這種叛逆很大程度是因為青春期階段孩子身邊的陪伴者的狀態(tài)不夠良好。
大多數(shù)父母無法接受,或者根本沒意識到,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增長,他們無法理解孩子并不是在叛逆父母,而是在叛逆父母對自己的無理由的、強勢的壓制和控制。
當父母沒有用壓制的方式,沒有過渡干涉和將焦慮、擔心傳遞到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沒有什么可叛逆的,他自然也不用叛逆。
三、如何避免叛逆?
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就是通過“叛逆”這個提醒去看到如何重構關系基模,更多的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不管是行為還是孩子的內在過程,父母的框架要以更寬廣的視角去支持孩子,而不是糾正孩子。
比如要學會傾聽。我們都知道,溝通的關鍵在于傾聽。在青春期的親子關系里,傾聽也是重要的一步。
很多父母傾聽時會不自覺的從孩子說的話中尋找一些線索,然后把自己的東西塞進去,讓孩子知道他是錯的,父母才是對的,讓孩子聽自己的——這叫話術,不是真正的傾聽。
真正的傾聽,是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不執(zhí)著于父母自己的思維體系。安靜的聽孩子說,不要摻雜你的主觀想法,只要孩子愿意對你打開話匣子,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分享自己關于某些事情的觀點或想法,至于孩子如何做決定,作父母的唯有尊重,不能越俎代庖。
當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更多時,可以用溫和真實的語氣去和孩子溝通,比如:今天在學校有什么可以跟我分享的嗎?問的同時也要允許孩子的拒絕,不要覺得自己這樣會沒面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時,無論你之前提供了多么預見性的答案,但孩子沒有采納,你都不要去評判,或者說“我早就知道會這樣”之類的話去證明自己是對的。
要知道,某種程度上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成長,如果你不允許他們做決定,他們也可能會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做錯誤的決定,那時也就意味著你失去了他的信任,也錯過了支持他進行調整的機會。
一些對孩子心理素質比較重視的學校,為配合家庭教育,也在努力組織一些對孩子很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深圳的一所美式國際高中,近日就推出了“21天-挑戰(zhàn)自己,不和父母生氣對抗”的主題活動,堅持每天打卡,作為系列成長習慣養(yǎng)成活動之一。
同時,也使家長們意識到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正確理解與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敞開心扉,平等對話,排除負面情緒因素,提供有力的能量支持。
良好的溝通氛圍在于,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很坦誠的辦法,靜心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后,再利用恰當?shù)臅r機,乘孩子想傾聽時再給他們講道理,思考與領悟往往就在其中。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lián)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cv666.cn/szmg/200985.html本網(wǎng)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wǎng)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wǎng)友自主投稿和發(fā)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