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美國校園,幾年前美國輿論的一大話題是“亞裔化”,如今討論焦點變?yōu)?ldquo;中國化”。據(jù)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數(shù)據(jù),中國赴美留學生近年來連續(xù)以兩位數(shù)百分比增長,至2015年超過30萬,占美國高校國際學生總?cè)藬?shù)將近三分之一。
如此“強悍”的比例,使中國留學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深刻影響著美國大學校園經(jīng)濟、人文氛圍甚至教學模式。面對這些變化,美國有人歡喜有人憂。那么對中國學生呢?當大學城變成“中國城”時,他們是絕對受益者嗎?
“2012年,我剛來這兒讀書時,新生見面會大概有兩百多人。而現(xiàn)在我們迎新活動的規(guī)模已達四五百人,這兩年還遇到了租不到合適場地的問題,我們只好在教室里加椅子。”
談到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艾奧瓦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孫鳳澤如是說。
此外,校園里越來越“流行”漢語、個別教授增設(shè)中文課程、大學城里的汽車保險公司發(fā)放中文傳單……在孫鳳澤看來,中國留學生有“占領(lǐng)”美國大學校園之勢。
面對這股留學生大潮,喜笑顏開的首先是州政府和公立高校。這是因為,州政府對本州公立大學給予財政支持,而擴招留學生讓州立大學富了起來,不但州立大學有錢擴建,還給州政府省下一大筆開支。
以俄勒岡州立大學為例。據(jù)《華爾街日報》報道,面臨州財政預算削減,俄勒岡州立大學10年前決定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以增加收入。這一政策執(zhí)行后, 州政府過去5年內(nèi)平均給每名在校大學生的撥款下降了45%。為更高效地招收國際學生,俄勒岡州立大學2009年聯(lián)合一家英國公司辦起了預科班,效果顯而易 見。2008年至2015年,這所學校的國際學生人數(shù)從988人增長到3300人,同時新聘了許多終身教授,學生總?cè)藬?shù)也從1.9萬人增加到2.9萬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曾在一篇報道中說,在美國,教育是一門“生意”,而中國留學生是“大客戶”。2013-2014學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經(jīng)濟貢獻了268億美元。
如何貢獻?答案當然是消費,而高額學費是其中一大塊。據(jù)孫鳳澤介紹,在美國,自費留學生需要繳納比州內(nèi)生源高兩到三倍的學費,在她就讀的艾奧瓦州立大學,根據(jù)專業(yè)熱門程度不同,本州生源每年學費為3000至4000美元,而留學生每年學費高達1.2萬至1.4萬美元。
相比美國學生,國際學生不但學費貴,而且享受獎學金的比例小。據(jù)孫鳳澤觀察,她周圍60%的美國同學享受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而在中國留學生中,本科生幾乎清一色全是自費,研究生一般靠給導師打工掙點學費,能拿到全獎的一般都是博士生。
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受到美國州政府和校方歡迎,卻遭遇大學教師們“吐槽”。
一些美國大學教師反映,部分中國留學生難以融入班級,也跟不上課程進度。這些中國留學生并不適合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以至于教師不得不為他們而調(diào)整授課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
在紐約大學教授中國歷史的麗貝卡·卡爾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留學生是她授課的一大“負擔”,她不得不為他們能聽懂講課而作出改變。在她看來,很多中國學生水平完全不夠格。“他們幾乎不懂如何理性分析一段文章是什么意思,要達到理性思考或?qū)懽鞯幕疽笫掷щy。”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羅杰·格拉哈姆教授也有同感。他說,在這所高校的會計學研究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已超過美國學生。“我還應堅持原先的教學目標嗎?還是做些調(diào)整來適應中國學生的水平呢”?
據(jù)曾在艾奧瓦州求學的俞少塵觀察,一些美國大學在擴招后,雖然同時增聘了教師,但師生比例仍有下降,新聘老師往往被安排給大一、大二學生上課?偟膩碚f,授課質(zhì)量會受一定影響。
孫鳳澤告訴新華社記者,一些美國教師對中國學生的印象不是太好,原因還在于一些人把國內(nèi)不良習氣帶到了美國,其中較典型的就是作弊和代為考勤簽到。“在美國,這類行為會被記過,累積一定次數(shù)會被學校開除,污點記錄還可能伴隨學生很長一段時間。”
但她認為,大多數(shù)美國教師對國際學生還是很熱情和耐心。“一些國際學生多的大課老師鼓勵我們課后提問,他們理解我們在語言上存在障礙,愿意與我們溝通。”
此外,有輿論認為,考慮到中國留學生占全班人數(shù)的比例,美國教師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合乎情理。至少從中國留學生的角度看,他們花了大價錢來美國“買”教育,某種程度上,得到“量身訂做”的教育也是情理之中。
大批中國留學生涌入美國校園,大學城變成了“中國城”,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沖擊。面對這一趨勢,中國留學生自身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中國人本來就愛‘抱團’,人多了,不少人更覺得可以一塊吃好、穿好、玩好、喝好了,”俞少塵說。“而對于那些想走出中國人圈子、更好地了解美國社會的學生,他們較初的動力客觀上也會被這股潮流給沖淡。”
一名姓范的留學生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2013年到美國以來,他只交了兩個美國朋友,一個是前室友,另一個是通過網(wǎng)絡(luò)認識的當?shù)鼐瓢蓡T工。“來美國之前,我想結(jié)交很多美國朋友,不過到了這里以后才發(fā)現(xiàn),語言和文化差異的確是個問題。”
美國“教育無國界”組織創(chuàng)立人、艾奧瓦州華人協(xié)會執(zhí)行主席燕曉哲告訴新華社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大學用中國學生的學費搞人文環(huán)境建設(shè),越 來越有錢的學校擴大了對弱勢國家留學生的招收名額。反觀中國留學生,在多元化環(huán)境中仍然沿襲著“故步自封”的習慣,學習上不善于課堂討論和小組作業(yè),業(yè)余 時間不喜歡加入學生社團,也不擅長找志愿活動和社會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簡歷。
俞少塵2007年決定來美留學時,經(jīng)過再三考慮,選擇了規(guī)模較小的私立學校德雷克大學,原因之一就是不希望扎到州立大學的中國學生堆里。“我很喜歡小規(guī)模的學校,雖然德雷克也在擴招,但始終有一種‘小而精’的辦學理念在傳承。”
現(xiàn)階段,在州立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中也有一些人在考慮轉(zhuǎn)校。他們表示,不想在跨越了半個地球后仍然感覺像是在國內(nèi)上學。逃離大城市和知名公立大學,似乎成了留美中國學生擇校的一個新趨勢。
不過,孫鳳澤認為,中國學生愛扎推的習慣與人多人少沒有絕對關(guān)系,就算只有幾個人,也可能形成封閉的小圈子。這種不主動消除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不積極同其他群體交流互動的習性對個人發(fā)展很不利。
俞少塵對此深表認同。他建議,中國留學生應該抓住各種機會,了解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與美國學生和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多交流,打開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經(jīng)歷,同時建立起個人友誼和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無論今后選擇回國還是在留在美國,做到這些對于個人發(fā)展都是有益的。
推薦閱讀: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cv666.cn/wenda/198413.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nèi)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