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答:交換生是一個單純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很多中學生一提起交換生總認為是去美國。但實際上交換生是全球范圍內都可以參與的活動,并不是只有去美國。美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美國是接待交換生較多的國家。每年接待的國際交換生超過3萬人,來自世界上100多個國家。派遣交換生較多的國家呢?普遍認為是中國,我們中國現在是赴美低齡留學(微博)的第一大生源國,但并不是派遣交換生較多的國家。派遣交換生較多的國家是德國,它每年派出的交換生超過1萬人,單單去美國一個國家的德國交換生一般就在6000到7000規(guī)模。
跟留學生不太一樣,交換生只有兩個選項。一個是一學年的項目,另外一個是一學期。
中國申請人選擇的基本都是一學年的項目。所以這個項目在中國也被稱為“海外學年計劃”。
交換生有明確的年齡限制。我身邊有兩個朋友的孩子,一個是小學四年級,到英國讀boardingschool,另一個是五年級去讀了美國的走讀私立學校。他們的年齡留學沒問題,但是不能參加交換生項目。歐洲交換生項目較低年齡限制是14歲半,如果選擇去美國做交換生,需要注冊的時候年滿15周歲,因為這是一個高中項目。
交換生項目較核心的地方,是homestay家庭。區(qū)別于留學生住宿模式:如果我是一個低齡留學生,不管到歐洲還是北美求學,可以讀boardingschool、可以自己租房子或者住校外公寓,也可以住親戚朋友家。但如果我是一個交換生,那只有一種選擇,就是住一個寄宿家庭。而且這個家庭不是你來選擇的,而是由交換生主辦者給你安置的。
一、這些家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志愿者家庭。也就是沒有任何報酬。較早我接待第一批來中國做交換生的歐洲學生,當時有向北京的接待家庭支付了一些生活費用,實際也很少。但這個事兒后來被很多國外的合作伙伴投訴了,他們認為這種操作方式違反了交換生安置的大原則,接待交換生的家庭必須是完全沒有任何報酬的志愿者家庭。
二、另外,就是這些家庭的地理位置,我們用一些行業(yè)常見的論述來說“會安排同學們到遠離大都市的安全社區(qū)里”。實際直觀描述就是:多數交換生會到鄉(xiāng)村里交流生活的。尤其到美國做交換生,99%會到鄉(xiāng)村居住。而去歐洲的交換生大多數是到城市,我的交換生有去巴黎的、維也納、愛丁堡的。。歐洲交換生有機會在真正的大都市生活。
三、是我個人的非主流觀點。那就是,一個學生跟一個接待家庭是不是可以很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更多的其實就是倆字兒--“緣分”。這個也是交換生較有意思的地方,跟留學不一樣,會有一些你無法預見和解釋的東西,更多的就是我說的,只是一種“緣分”,如果你和第一個家庭不能融合在一起,你可能調換新的家庭。你有可能會在另外一個家庭里找到這種緣分和作為交換生的快樂。
交換生可以選擇的學校主要是公立學校,不管去歐洲還是美國,都是免學費的。多數是沒有同胞的學校。
并不是來自于物質生活上的。美國的家庭他們是志愿者家庭,多是中產階級。真正貧窮的人,他們也不會做志愿服務家庭了。而在歐洲的志愿家庭往往都是富有階層。孩子們所謂的艱辛或者痛苦,更多是來自于內心世界的一種文化沖擊。
就像剛才介紹的,多數的交換生都是到本土化鄉(xiāng)鎮(zhèn)里去,孩子有可能是這個區(qū)域里唯一說中文的人,有的交換生是當地生活的唯一亞洲人。我一個北京的男孩去到美國華盛頓州的邊境小鎮(zhèn),他是到過這個鎮(zhèn)子的第一個外國人。您可以想象這種文化沖擊,周圍所有人都跟你有文化沖突,他們的語言、生活習慣、思維邏輯都跟你不一樣。成年人都會心懷恐懼,所以作為一個交換生得需要有真正強大的內心才能夠堅持下來。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cv666.cn/wenda/19946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